明志書院位在新北泰山
有北台首學的美稱
對當時的文風和教育有深遠的影響
雖然歷經歷史的更迭輾轉
所幸至今文史古蹟得以保存
明志書院參觀資訊
參觀日期: 2019.03.26
地址: 新北市泰山區明志路二段276號
開放時間: 9:00~17:00(每月第一周的周一休息)
我們這天本來是要去爬義學坑步道的
路途中在周圍一片現代的普通(醜醜舊舊沒啥美感)民房中
看到這棟古色古香的建築物
不由自主的就停下來看看
原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明志書院
附近的明志科大、義學坑步道、義學里、明志國小等命名的緣由都是源自這裡
明志書院大門的對聯
上聯: 明德惟馨景行壯志
右聯: 舍宅作祠捐資興學惠區里當效胡先生
左聯: 窮理致知反躬實踐傳聖道應尊朱夫子
由此對聯就知道有兩個重要人物---朱夫子(朱熹)與胡先生(胡焯猷)
朱夫子治學精神及胡焯猷造福區里的義舉被深刻烙印在此了
至今新北市政府於每年9/28教師節祭祀兩位先賢
現存明志書院為一進三式的格局
正廳主祀儒學宗師朱熹及陪祀明志書院的創辦人胡焯猷
左廂展出書院的歷史沿革
右廂則有胡焯猷、郭宗嘏這兩位對於明志書院有貢獻者的生平事蹟
明志書院的沿革
乾隆28年(1763)
原籍福建汀州的貢生胡焯猷先生做出了他生平最大的貢獻---捐出了半生積蓄成立了北台第一座書院
乾隆34年(1769)
新莊墾首郭宗嘏響應義學,也捐出160餘甲水田作為學產, 明志書院的規模愈為宏大,盛名遠播
乾隆46年(1781)
將明志書院南遷至竹塹,原來學產亦隨之移轉。原明志書院被地方人士稱為「舊書院」,後來經官方正式定名為「新莊山腳義塾」
故1763年~1781年,這18年間,是明志書院最昌盛的時期
凡事盛極必衰
是歷史不變的道理
清同治年間(1862~1874)
明志書院遷至竹塹後,舊書院的經費愈少,規模就漸漸縮小為地方義塾了
日治時代
日本統治台灣之後,公學校(小學)慢慢普及,明志書院就失去功能而房舍逐漸凋敝了
大正9年(1920)
胡焯猷的後代胡全發起募款重修,然而此時書院功能已式微, 只做為祭祀的祠堂而已
民國76年(1987)
一度因欠繳地價稅而遭到法院查封,由於欠缺維修,房舍的結構日漸脆弱
民國92年(2003)
明志書院因屋後山黃麻倒塌重壓而坍塌嚴重毀損。幸經地方人士的奔走,獲得政府的重視,以古蹟修復工法施工
民國94年(2005)
恢復書院舊觀,並被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
側廂房展出了明志書院傾頹與修復的經過
看到這樣的照片
不禁暗自慶幸好險這象徵北台讀書風氣的首學有被保留下來
在屋外某處發現了這塊重修紀念碑
碑文詳細記載了地方人士為了重興明志書院所做出的努力
得到了各界的重視與捐款
最終得以讓北台首學以其古樸之姿繼續讓文化延續
正廳主祀儒學宗師朱熹
陪祀明志書院的創辦人胡焯猷
上面那塊北台首學的紅色匾額閃亮亮看起來滿新的
正是前新北市長朱立倫所提
大廳內除了主祀和陪祀的牌位之外
最特別的就是這隻智慧筆了
摸筆頭,給你考試好彩頭
摸筆心,給你讀書統安心
摸筆尾,給你研究有頭尾
所以某軒細細地把這隻筆從頭摸到尾
而獸大最不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念書了
他大概不需要摸吧...
ps.正廳內還有保留當時的明志書院碑,字跡有些模糊了
這隻智慧筆的作品保證書
2018年才創作完成的
古蹟內放新筆
沒關係
放久了這隻筆也就一併變成古蹟了
不僅可以摸智慧筆
若是求得聖杯並隨喜捐獻
就可以把智慧筆帶回家喔!
特別印有明志書院LOGO的智慧筆
看內裝是考生常用畫卡的2B鉛筆
看來到此祈求的以考生居多
其實智慧筆只是個精神寄託
真正的智慧還是要自己想辦法裝進腦袋阿
庭院內有個敬文亭
古時候的人惜字如金
對印有文字的紙張懷著尊敬的心情
便是藉由焚燒上天表達尊重文字與學問的敬意
所以下次看到這個亭子別誤會這是在燒紙錢的拉...
明志貓???!!!
這隻虎斑貓的左眼好像之前有受傷過
牠在牆頭上正享用完魚刺還骨頭之類的點心
雖然看似肥肉多
但看牠跳上跳下的樣子非常靈巧優雅
明志書院創立、茁壯、盛極一時、沒落、重修
至今已過去了超過250個年頭
經歷了時代更迭與周邊滄海桑田
但留下了這座古樸典雅的建築
先民辦學的精神與知識的傳承永遠保存在這裡!
參觀完歷史與文化後
不妨去附近的義學坑步道走走
投身自然的懷抱
享受登義學坑步道而小泰山的暢快感
明志書院參觀資訊
參觀日期: 2019.03.26
地址: 新北市泰山區明志路二段276號
開放時間: 9:00~17:00(每月第一周的周一休息)